想傳授犯罪方法?深圳刑事犯罪律師先告訴你有哪些后果!
傳授犯法方法罪為《刑法》分別劃定的自力犯法,但在法律實務中其與挑撥犯罪在客觀行為表現上常常重合或相互結合。那么對于相關法律法規你了解多少呢?快來和深圳刑事犯罪律師一起看看吧。
一、傳授犯法方法罪與教唆犯罪的界限
傳授犯法方法罪是《刑法》分則自力劃定的詳細犯法,教唆犯罪是不含具體罪名和認定刑的總則性規范,在司法實務中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區分:
(1)侵占的客體分歧。傳授犯法方法罪侵占的客體是社會治安治理秩序;而挑撥犯法沒有流動或統一的犯罪客體,其所侵犯的客體依具體的教唆內容而定,如教唆他人殺人,此教唆犯罪侵犯的客體就是他人的生命權。
(2)犯法主觀方面分歧。傳授犯法方法罪與挑撥犯法的行為體式格局在客觀上均可表現為言語、行為等方式,但在內容上有所區別。傳授犯罪方法行為是向他人傳授犯罪技能,其行為內容更注重犯罪的方法、步驟、技巧,實務性強;而教唆行為是意欲激起他人的犯罪意圖,其行為內容更注重犯罪動機、犯罪結果方面,煽動性強。
(3)犯法主體分歧。傳授犯法方法罪的主體為普通主體,即年滿16周歲、擁有刑事義務才能的自然人;而“依據教唆犯”理論和《刑法》第17條第2款的劃定,挑撥他人犯有意殺人、有意危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也應成為教唆犯罪的主體。
(4)犯法客觀方面的有意內容分歧。傳授犯法方法罪的有意內容為對犯法方法的傳授,是不是希望他人學會所傳授的犯罪方法、是否希望他人實施所傳授的犯罪方法均不是本罪的故意內容;而教唆犯罪的故意內容包括希望、放任他人實施自己所教唆的犯罪行為。
(5)行為工具的請求分歧。傳授犯法方法罪對被傳授人沒有特殊要求;而教唆犯罪要求被教唆人必須具有刑事責任能力,否則對教唆犯以間接正犯的法理按實行犯處理。
二、傳授犯法方法罪的罪數形態認定
傳授犯法方法罪為《刑法》分別劃定的自力犯法,但在法律實務中其與挑撥犯罪在客觀行為表現上常常重合或相互結合,結合法理和司法實踐,應分以下幾種情況區別對待:
(1)行為人就同種犯法向一人或同時向多人既傳授了犯法方法又進行了挑撥行為。此種情形在刑法理論上觸及了設想競合犯、牽連犯、吸取犯的法理,在法律實務中應對行為人在傳授犯罪方法罪和教唆犯罪所觸犯的具體犯罪中擇一處罰較重的具體犯罪論處。
(2)行為人向統一人傳授甲罪的犯法方法又挑撥這人實施乙罪的犯罪行為的,應以傳授犯罪方法罪和其教唆的具體犯罪實行數罪并罰。
(3)行為人向一人傳授甲罪的犯法方法又挑撥另一人實行甲罪或乙罪的犯法行為的,應以傳授犯罪方法罪和其教唆的具體犯罪實行數罪并罰。
在上述第一種情形中,假如行為人向一人或同時向數人先傳授了犯法方法后,產生了配合犯法的有意而介入到被傳授人實行的犯法行為中,應對行為人數罪并罰;如果行為人開始便以共同犯罪的故意先傳授他人犯罪方法,后又參與實施犯罪的,應以牽連犯直接認定為共同犯罪。
這個問題的講解暫時到這里,總的來說,行為人向一人傳授甲罪的犯法方法又挑撥另一人實行甲罪或乙罪的犯法行為的,應以傳授犯罪方法罪和其教唆的具體犯罪實行數罪并罰。我們正在建設法治社會,法律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識大有裨益,無論對個人還是對社會,預防犯罪行為的發生要比處罰已經發生的犯罪行為更有價值,更為重要。如果您還有更多疑問,歡迎聯系我們的深圳刑事犯罪律師。
相關閱讀
-
訴訟離婚什么情況下會判離?詳細閱讀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千零七十九條,夫妻一方要求離婚的,可以由有關組織進行調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果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的,應當準予離婚。有下列情形之一,調解無效的,應當準予離婚:(一)重婚或者與他人同居;(二)實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遺棄家庭成員;(三)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滿二年;(五)其他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六)一方被宣告失蹤,另一方提起離婚訴訟的,應當準予離婚。
-
上海房產合同律師談貸款買房需要注意的“坑”詳細閱讀
我們都知道,對于那些通過抵押貸款購買房子的人來說,除了與賣方簽訂銷售合同外,買方還需要簽訂房屋和抵押合同。買方應按照協議償還銀行欠款。這種按揭購房方式的注意事項是什么?策法網上海房產合同律師為您分析:在抵押中買賣房屋時,行轉抵押,轉抵押需要注意以下問題:一、謹慎選擇中介。辦理二手房轉按揭可能會涉及到中介,但由于中介素養不同,在選擇時需要謹慎。
-
如何理解最高法關于彩禮返還條文的司法解釋?詳細閱讀
彩禮作為我國傳統婚嫁習俗的一種,是談婚論嫁時不可避免的話題。但因為彩禮往往數額比較大,不少曾經“愛過”的戀人為此“扯皮”,甚至引起一系列的法律糾紛。 2020年12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于適用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其中第五條明確:當事人請求返還按照習俗給付的彩禮的,如果查明屬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 1、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 2、雙方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但確未共同生活; 3、婚前給付并導致給付人生活困難。
- 詳細閱讀